Both Sides Now (一)
Both Sides Now (一)
人與人的關係往往維持在一種微妙平衡點上,親子關係當然也不例外。近年來媒體多次報導數起因為親子關係失衡引發的重大暴力事件,憂心忡忡的家長們很自然的多會檢視或擔心自己是否過度(或不足)的與自己小孩建立不完善的親子關係,而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如果沒有透過適當的溝通與親子關係處理機制,卻不斷挑戰親子關係的臨界點,如同壓力鍋不斷煮沸加壓而卸壓閥已然失效,風險將在沸騰的蒸氣中不斷提升。
這件事發生在那個特別冷的冬天,神態焦慮的輔導老師將那天的個案單遞給我,單子裡面密密麻麻的寫著病歷用語,顯然這位同學在這之前已先由精神科醫師診斷過。
我快速的在密密麻麻的病歷中搜尋診斷的關鍵字,但我的視線停留在轉介原因上許久……精神科醫師在轉介原因上寫著: 請仔細處理,個案想殺自己的父母親…….,個案亟需進行心理治療。只見病歷上滿滿的rule out字眼(R/O 精神科病歷常見用語,旨在說明排除了那些可能診斷的意思):
排除精神分裂、排除妄想型疾患、排除憂鬱焦慮、排除……。我試著從轉介單找出一些線索可以初步擬定我的治療關係建立的方向,但事與願違。
會談室門慢慢的打開來了,進來的一位長髮飄逸的女孩。我跟這位同學說,同學你是不是跑錯教室了?這個地方是輔導室。請問你是要找誰?這位同學幽幽的抬起頭來,跟我說,心理師,老師要我來這裡找你。定睛一看轉介單(轉介單沒有註明性別)再次確認身份後,我請她坐下來。
跟往常一樣進入會談過程,我問這位同學自己認為的來進行心理會談目的,這位同學低著頭反問我:「我看過好幾位心理師,還有好幾位精神科醫師,那你又想要跟我討論什麼?」語畢她又再度抬起頭來,冷冷的笑著跟我說:「你可以幫我的忙?」
此時我腦中忽然浮現一段歌詞:
I've looked at clouds from both sides now,
From up and down, and still somehow
It's cloud illusions i recall.
I really don't know clouds at all.
From up and down, and still somehow
It's cloud illusions i recall.
I really don't know clouds at all.